
三秦都市報:2015年7月28日 A12
核心價值觀巡禮系列報道之十七:
空蕩蕩的訓練場上,只有儀器與他為伴,為了提高兩秒速度,他幾十遍甚至幾百遍地反復拆裝,即使手破了皮,也不曾喊過一聲苦或累;集訓期間,他提前一小時起床,推遲一小時休息,制定高強度計劃,在別人起床時,他已經(jīng)跑完五公里……
“練就要練出個名堂,比賽靠的是實力,就要比別人付出更多的努力?!闭f這話的精干小伙叫王凱,是彬長礦業(yè)公司救援中心的隊員,同時也是第十屆全國礦山救援技術競賽“個人全能”一等獎、“呼吸器席位操作”項目二等獎獲得者,在陜西參加全國礦山救護競技領域,他的成績是獨一無二的。
訓練時 他總是最先到場最后離開
7月初的傍晚,熱氣散去,小風微涼,結束了全天訓練和工作任務的王凱,仍精神抖擻,就像他一貫保有的拼勁留給大家的印象那樣。在救援中心學習室,全程近1個小時的采訪中,他話不多,但別人問時,他會細心聽,輪到回應了,邏輯清楚,遣詞用句干凈利索。
熟悉王凱的人,用在他身上最多的詞,是“雷厲風行”,這和他的五年從軍經(jīng)歷分不開。2010年,王凱退伍后,應聘進入彬長礦區(qū),這里實行全軍事化管理,和部隊的節(jié)奏一致。起初,他認為自己會比較好適應,但真正接觸后,才知道不同。
礦山救護在地下幾百米,不可能知道下面會發(fā)生什么,對救援人員在業(yè)務和技術上的要求都比較高。體能方面的辛苦,王凱很容易承受,部隊給了他很好的底子,現(xiàn)在每天負重50斤,背著沙背心、沙綁腿跑3公里或者上山跑10公里等,對他而言并不難。
最大的難點在儀器操作和救援經(jīng)驗上?!昂粑鳌缁鸱矫鎯x器的操作,之前完全沒有接觸過”,意識到自己與老隊員之間的差距,王凱的拼勁上來了,在正常訓練之外,他給自己制定了高強度計劃。在隊友的印象里,每天第一個到訓練場的是他,最后一個離開訓練場的也是他;為了提高兩秒速度,他數(shù)遍地拆裝儀器,反復學習、演練;訓練中受了傷,晚上爬起來自己包扎好,半夜起來吃止痛藥……
這是眾所周知的高危行業(yè),“要說沒有危險是假的,不害怕也是假的,但是這樣一份工作的性質就是,遇到問題就必須下去,這要求我們必須技術過硬、理論過硬,只要這些都有了,下去處理事故、搶救人員時,一些可預見的危險就可以排除,做到這些,才能在保障自身安全的同時救別人。”對于自己的努力目標,王凱很清楚,那就是在關鍵時刻頂?shù)蒙先?、救得了人?/p>
封閉訓練幾個月 顧不上妻子和新家
救護工作是24小時待命,和忙碌、和危險捆綁在一起,有時候,封閉訓練,幾個月都顧不上家。王凱長期呆在煤礦,父母在家鄉(xiāng)韓城,妻子在華縣,多地分居顧不上任何一方,每每接到妻子和老人電話,他便滿心的愧疚。
2013年5月,與妻子結婚之時,王凱正在備戰(zhàn)礦山救援技術競賽,婚禮一結束便馬上回來投入訓練。幾個月不回家,對新房交付、裝修不聞不問……為此,妻子沒少抱怨。那一段時間,同事們常常見到王凱愁眉緊鎖,抱著電話解釋著。
前方的“生死競技場”還有一個個瓶頸需要去突破,自己身上還有那么多不足需要盡快填平,后方不穩(wěn)怎么行?在和中心主任胡增全溝通后,王凱將妻子接到單位當面解釋。面對日益消瘦的丈夫,妻子原來的抱怨轉化成了心疼,看到丈夫在訓練場地上和隊員們一起頂著風雨、頂著烈日訓練的場景,她深受感動,最終理解了救援隊員工作的辛勞和不易,成為王凱的堅強后盾。
而王凱的父母,因為兒子喜歡這份職業(yè),一直都是一邊將安全叮囑掛在嘴邊,一邊支持他的選擇?!爸灰牭叫侣劺镎f哪里發(fā)生了煤礦事故,母親都會打電話,有時候因為工作忙沒接上,母親就會七八通電話的使勁打。”說到這些,王凱剛毅的嘴角微微顫動。
“刻苦是為安全上保險我會不斷努力”
“剛來的時候,王凱并沒有多么突出,后來經(jīng)過各種訓練和自身努力,他在同批隊員中脫穎而出?!苯龟柺峭鮿P的舍友兼老鄉(xiāng),兩人同一批進到救援中心,朝夕相處5年多。在他的印象里,下班后,別人在打電話、看電視的時候,王凱要么在背題,要么在練習儀器操作,很少閑著?!坝柧氈?,他會給自己加量,晚上會加練,有時候干脆把儀器拿到宿舍練習?!?/p>
這一點,也是其他同事和上司的切身感受?!八鷮嵖细桑娙说睦讌栵L行、沉穩(wěn)干練在他身上體現(xiàn)較多,干事吃苦耐勞。”咸陽人馬明也曾當過兵,說起王凱給自己設立的強度,也不禁佩服?!斑@個小伙子非常優(yōu)秀,平時也不張揚,話不多,訓練起來不怕吃苦,得了榮譽也始終如一?!焙鋈魅我痪湓挸隹冢瑵M是對愛將的欣賞。
人們的贊譽和多年努力斬獲的成績,對王凱來說不是止步不前的理由。對于救援隊員來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體現(xiàn)得更為明顯。他清楚地知道,日復一日刻苦的訓練都是在為安全上保險,既有別人的,也有自己的。截至目前,他還沒有參加過“實戰(zhàn)”,而這,對于像他這樣的救援隊員來說,無疑是最大的好消息。這是與死神擦肩的領域,沒有消息就是好消息。
“隨著年齡增長,我們在體質方面會慢慢退化,但儀器操作和理論知識,肯定是時間越長經(jīng)驗越足,我會慢慢偏重這方面,找到自己的定位,把這份工作做下去?!蓖鮿P說,自己一直覺得,人這一輩子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無為,一定要體現(xiàn)價值。而他眼下最大的價值,正是腳下這方土地和身處其中的這個礦區(qū)的安全。(文/本報記者趙蕾 王媚 實習生柴迎 圖/本報記者吳岸彪)
責任編輯:周彥榮 編輯:郝 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