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在位于銅川新區(qū)的銅川礦業(yè)公司礦山救護大隊,筆者走近結束隔離觀察,即將奔赴新的戰(zhàn)斗的救護隊員,專程采訪了赴河南搶險救援勝利歸來的礦山衛(wèi)士,一探他們逆行出征的英雄事跡,并深深地被他們擔當作為的精神所感動。
此次參與河南新鄉(xiāng)搶險救災的公司救援指戰(zhàn)員共由36人組成,11天的戰(zhàn)斗中,他們共排水16萬方,轉移群眾36人,轉移搶救8臺車輛,收到錦旗11面和數(shù)封字里行間充滿深深情誼的感謝信。養(yǎng)兵千日,用兵一時,危難時刻,挺身而出,是這支隊伍的工作性質和特點的生動寫照。走進公司礦山救護大隊會議室,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對黨忠誠、紀律嚴明、赴湯蹈火、竭誠為民”幾個大字。這支隊伍是一支久經考驗的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zhàn)斗、特別能奉獻的隊伍。從本次赴河南參加搶險救援的隊員們身上的精神風貌和點點滴滴,即可對此窺一斑而知全豹。

李航天:支援災區(qū)是我們的使命
李航天是公司礦山救護隊直屬二中隊副中隊長,本次他與直屬二中隊隊長楊東峰和同志們一同奔赴河南參加搶險救援工作。
李航天說:“救援隊員的任務是執(zhí)行命令,能參與此次赴省外救援是我們光榮的使命。唯有完成使命,讓災區(qū)群眾早日恢復家園,過上安穩(wěn)的日子,我們的心才能放下,這是我們的職責和使命所在”。
“我祖籍是河南,但自小在銅川長大,一直沒有回過河南老家,想不到這一次以這種方式回到河南老家,救援中見到家鄉(xiāng)人,格外親切,能參加本次救援,為家鄉(xiāng)父老做點事,我感到無尚榮光。”李航天動情地說。
說起本次救援,李航天說:“我們全體人員在救援中克服困難,團結戰(zhàn)斗,傾力排水,轉移群眾,一同戰(zhàn)斗了11個晝夜,雖然工作辛苦,但大家都義無反顧。我們外出作戰(zhàn)是代表銅川礦業(yè)、陜煤集團這個大集體,團結出戰(zhàn)斗力,大家在一起,不分哪個工種,一起缷車,一起抬水泵,頭三天三夜任務重,基本顧不上休息。因為從銅川出發(fā)時走得急,許多同志半截袖只帶了一件,戰(zhàn)斗服每天都是濕漉漉的,加上大熱天,時間長了沾在身上油膩膩的,許多隊員身上都出了濕疹。此時,與大家一塊作戰(zhàn)的救護大隊隊長劉平治、副大隊長李健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們熱愛戰(zhàn)士,就如同自己的兄弟。經隊領導商量,給大家買來了膠靴、戰(zhàn)斗服和短褲等,并叮囑大家用上藿香正氣水,小心中暑。這讓大家感到很溫暖。”

因為自己要出征,妻子也要上班,出發(fā)前就把孩子送到母親那里讓幫忙照看。李航天的父親退休后在外打工,給他打電話說:“選擇這份職業(yè),干就要干到最好。”母親帶著牽掛和叮嚀,囑咐他要注意安全,保障隊友們平安歸來。聽到母親和父親的囑咐,他當時眼睛濕潤了,聲音也哽咽了。到了晚上,夜色深深,他會給家人打個電話報一聲平安。他說:“救援任務圓滿完成,看到災區(qū)群眾送來的一面面錦旗和熱情洋溢的感謝信,這是人民群眾對我們最好的褒獎,也是我們牢記使命繼續(xù)前行的巨大動力。”

徐揚:危難時刻我們選擇向前沖
參與本次救援的直屬二中隊三小隊副小隊長徐揚,是個血氣方剛的小伙子。他說,自接到任務,收拾行囊,整裝待發(fā),路上走了11個小時才到達了救援目的地。臨走之前,隊員們已有扛重任吃大苦的準備。雖然都知道任務是艱巨的,但一路上大家互相打氣,都表示要把保護災區(qū)人民群眾生命財產是作為神圣的使命和職責,都要做到不怕危險勇向前,危機時刻顯擔當。
徐揚說:“此次參與抽水排水作業(yè)的水泵達10臺,因為工作環(huán)境惡劣,空間狹小,大家在一起抬泵時,都非常小心,以避免碰傷手腳。大家在水中帶電作業(yè),安全措施防護好,安全責任記心間,沒有半點的馬虎。當看到當?shù)厝罕姙榇蠹宜蛠砹顺缘暮鹊?,內心一股股暖流油然而生?span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margin: 0px; padding: 0px;">”

“我們在危難之時選擇向前沖,看到災區(qū)群眾的期盼,感受著民眾的熱情,我們感到人心和情誼是真金難換的。雖然同志們因為長時間在水中作業(yè),身上出了疹子,但依然抹點藥就出戰(zhàn)。當?shù)卣椭驹刚咭补餐瑓⑴c,提供幫助,使排水工作有序進行。我要把這種不怕艱苦、敢于斗爭的精神繼續(xù)發(fā)揚下去,和同志們一起為企業(yè)發(fā)展和社會穩(wěn)定貢獻力量。”徐揚鏗鏘有力地說。

蔣佳琳:保障設備運行是我的職責
蔣佳琳是個30歲的年輕小伙,身上洋溢著一股沖勁。從接到命令的那一刻,他內心就很激動。他說:“能參加這次赴外省救援,對自己來說是莫大的榮耀。隨隊員出征,就要像軍人服從軍令一樣,在出征中磨練意志長本領。”這是隨隊出征的欣盛煤機公司機電設備維修工蔣佳琳參加救援的真切話語。
在與公司救護隊員一起參加搶修康橋美庭小區(qū)地下車庫及周圍超市救援時,蔣佳琳與欣盛煤機公司的4名師傅們切實將保障設備運轉作為自身的職責。
發(fā)電車因高負荷運轉出了故障,他們馬上查找原因,分析問題,排除故障,恢復通電。他說:“盡管作業(yè)中大家都很小心,但手指被鐵絲劃傷,小腿被異物擦破是常有的事,但看到水位在下降,排水工作一天比一天完成得出色,同志們臉上都露出了開心的笑容。面對小區(qū)業(yè)主的贊揚,大家說,沒什么,救援排水是我們的責任,成績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我只是做了應該做的事。”

說起遇到的困難,蔣佳琳說剛到救援現(xiàn)場,地下車庫和超市是斷水斷電的,兩臺水泵不停抽水,電流負荷過多,空開跳閘影響工作。我們只好自己動手,制作專業(yè)工具,現(xiàn)場加工了配電柜,保障了水泵正常運轉。“能夠發(fā)揮所長,為支援災區(qū)做點事,感覺很有價值。”說起此行的收獲,蔣佳琳靦腆地笑了。
李凱凱:為群眾解困是我們共同的目標

李凱凱是公司救護大隊前年招來的一批年輕隊員之一,說起參加本次搶險救災,他表示很榮幸,這如同軍人上戰(zhàn)場一樣是對自己的歷練。
說起參加本次救援的感受,李凱凱動情地說:“救援中大家都把為災區(qū)群眾解困作為共同的目標,雖然很苦很累,但大家都沒有絲毫的懈怠,這讓我很感動,也很受教育,我也從大家身上學到了好多,救援還使大家的兄弟情誼得到了進一步的加深。團隊的凝聚力和舍小家、顧大家的精神體現(xiàn)在了排水作業(yè)的各個現(xiàn)場。比如,賀龍龍雖是第一次出外執(zhí)行任務,但總能沖到一線。張萬超作為退役軍人,在救援中充分彰顯了軍人的毅力和頑強作風,像這樣的事每天都在救援現(xiàn)場上演。”

說起救援戰(zhàn)績,李凱凱說,救援任務的完成,得益于大家的共同努力,災難面前大家的辛苦付出得到了當?shù)厝罕姷狞c贊,群眾的熱情同樣感染和溫暖著我們每個隊員。救援中,大家急群眾所急,轉移群眾先讓老人和孩子上車,特別是有一次將11個老人和1個孩子全部運送至安全地帶后,一位老大娘抹著眼淚激動地說,孩子們,你們太好了,娃們辛苦了,大娘謝謝你們啦……。還有母女二人,為大家送來了綠豆湯解暑。大娘說,我年紀大了,做不了什么,人多做飯我做不出來,只有熬些綠豆湯向你們表示一下心意。一位30多歲的大哥為大家送來了西瓜解暑,給他錢硬是不要。在一個小區(qū)救援時大家都很熱情,幫忙拉水管,干雜活,送應急物品,大家雖然都素不相識,但親如一家,讓我們每個人都很感動。
團結是鐵,團結是鋼。只要萬眾一心,再大的困難也能克服。救援是情、救援是愛,讓我們向這些公司救援戰(zhàn)線的礦山衛(wèi)士、救援尖兵致敬,你們是陜煤人的驕傲,是最可愛的真心英雄?。畲撼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