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白金彥,現(xiàn)年64歲,在金華山礦奮斗了近四十個年頭,退休時曾任金華山礦安監(jiān)處副處長。
12月5日早上8點半,我接到了金華山礦離退科打來的電話,說是礦工會邀請我和原生產科科長侯瑞林、原工會副主席賀發(fā)明等七名老中干再度深入千尺井下,去感受一把現(xiàn)代化礦井的不同。放下電話,腦海中立刻浮現(xiàn)出了當年冒著滾滾黑煙,強忍著饑渴,只能弓著身子在巷道里蹣跚的不堪情景………愣神的我被兒子的一句話從陰影中一把拽了出來:“還沉浸在過去呢!醒醒吧!老爺子!趕快去看看現(xiàn)在的變化,保證你連做夢都想不到?!笔前?!近年來,只是聽說金華山礦井下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卻從未見得廬山真面目。
12月8日上午,換上熟悉而又陌生的“新衣裳”(新工作服),重溫了安全知識,進行了莊嚴的安全宣誓之后,在該礦現(xiàn)任礦黨委書記武永發(fā)的帶領下,大家踏上了“感受礦井新變化”的旅途。
剛到井底,首入眼簾的便是一塊圖文并茂的親情寄語牌,礦長寧文衛(wèi)、黨委書記武永發(fā)兩人肩并肩,臉上洋溢著無限深情的巨幅照片旁,有一句讓人感受至深的親情寄語:“礦工弟兄們,為了咱們共同的幸福,請您注意安全生產。”令人耳目一新,倍感人文關懷。這不僅是兩個黨政一把手團結奮斗的生動寫照,更是礦黨政人文關懷的寫照,同時,還顯示了礦黨政抓安全的決心和信心。
接著便看到了一幅幅飽含深情、意義深遠的礦領導親情寄語。小小一幅圖,短短一句話,卻把廣大職工與領導干部之間的距離拉近了許多。尤其是黨委書記武永發(fā)和礦長寧文衛(wèi)在照片上呈現(xiàn)出的燦爛笑容,更為這冬日里的安全文化長廊增添了一份溫馨。驚訝的是,這些圖片個個嶄新如畫,沒有黑手印,也無臟口水。如此場景,不由的使我們這些老礦工感嘆?,F(xiàn)代化管理方式的應用,礦工的觀念轉變、素質提高,在此得到了印證。我們這些曾經的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忽然覺得有些羞愧、汗顏。
“來,讓我把您這老前輩送一程!”武書記的招呼聲引得我的目光全部投向了一個新玩意兒,那就是架空人車。“這東西,我知道,以前我兒子下班回來總是很晚,自從有了這猴車(架空人車),他比以前最少能早回來40分鐘呢!”我裝作很了解的樣子回道。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我坐了上去??沙醮纬俗闹胁幻庥行┚o張:這東西能行嗎?沒過一會兒,猴車的快捷和舒適把我的疑慮徹底打消了。巷道中布置的花草植被更讓我覺得仿佛置身桃園;歡快的音樂令我思緒翩翩。
行走在寬敞明亮的大巷里,一排排標志明顯的架空線標識;五線譜式的線纜吊掛;一盞盞明亮的LED照明燈;下班升井的職工列隊行走;已經達到國鐵標準的電機車軌道;全部硬化的水泥地板………這一幕幕曾經夢寐以求的環(huán)境,而今全都變?yōu)榱爽F(xiàn)實,不僅了結了我們這些老礦工們未了的夙愿,更為我們的子孫謀利造福。我也操起陜西武陟腔調跟武書記開玩笑說:“真不愧是‘井下不夜城’?。」瓅”
伴隨著兩代人的歡顏笑語,很快就來到了只曾聞其聲、從未見其真的“井下超市”,眼前這場景對我來說是超乎想象的、“奢侈”的。琳瑯滿目的食品飲料、干凈整潔的用餐桌椅,聽工作人員介紹:為了身體健康,保證用餐衛(wèi)生,用餐前還必須要把手洗干凈,所以,特別安設了洗手池,放置了香皂。細心周到的設計體現(xiàn)了礦黨政對廣大職工的人文關懷,回頭再想想礦領導親情寄語能始終保持如新,也就不難理解了。
喝了幾口工作人員為我們準備的濃濃香茶之后,覺得精神了許多,于是起身繼續(xù)往工作面走。抬頭一瞅,巷道兩旁支柱上整齊劃一的反光編碼好像激光一樣射向巷道深處,安全技術排版清晰明確,企業(yè)文化排版絢麗多彩,工具房內碼放整齊的各類工具全都貼上了標識,武書記介紹說:“現(xiàn)在井下都運用了‘編碼、標識、定置、看板’管理,還有精細化和安全質量標準化管理,保證做到‘看起來順眼、拿起來順手、用起來順心’的效果”。說完,武書記叫來一名礦工兄弟,問他“三通”(一種工具)在哪放呢?那位礦工兄弟迅速回答道:“東邊貨架,從上往下第二排,第三個儲物筐內?!毙拇鎽岩傻奈?,急忙搶道:“讓我去找!”按照那位礦工兄弟說明的位置,果然找到了“三通”,令我贊嘆、折服。
一路上,所感受到的變化讓我的內心無比激動,熱血在我的身體里一直加速流淌,轉瞬間,就來到了3209綜采工作面。正在辛勤勞作的礦工兄弟們看到我們的到來,紛紛向我們打招呼,可面對著這整潔、寬敞,充滿著快樂氣氛的工作面時,我卻覺得羞愧難當。一位礦工兄弟驕傲的告訴我們:“老前輩,咱這礦井現(xiàn)在的年產量可比您那時的三倍還多喲!”原生產科科長老侯愛不釋手的撫摸著每一架液壓支柱,原工會副主席老賀也不說話了………大家被這新舊之間的變化差異震撼了。
升井后,礦工會主席李建民讓我們在留言薄上留言,忽然間腦海中的辭藻全都藏了起來,任何華麗的語言比起感受到的變化都太輕、太淡。提起筆,懷著凝重的心情,認真的寫下了九個大字:祝愿金華山越來越好!
幾日來,我依然沉醉在礦井的新變化當中,逢人就宣揚我看到的和感受到的,也常教育晚輩們:“要保障安全、努力工作,爭取把這哺育了三代人的礦井建設的更加繁榮富強!”有時,我會捫心自問:曾經也志比天高,為何不能創(chuàng)得今日如此輝煌?究其原因,乃“文化” 二字。
編輯:魚聰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