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凹礦積極鼓勵職工自主創(chuàng)新,日前,該礦自行研究的“楔釘式”頂板支護新技術(shù)經(jīng)過再次驗證獲成功。隨著該礦井下工作面的不斷延伸拓展,受煤層和地質(zhì)構(gòu)造影響,地質(zhì)條件復雜多變,頂板破碎、壓力大的情況時有發(fā)生。在實際推采施工過程中,為確保安全生產(chǎn),以往采用的多是靠近煤墻打臨時支護的方式,交替向前推進,不但麻煩,且每次最多也只能支護600cm走向距離;也曾試過用打眼注馬麗散?聚亞膠脂來控制頂板冒落,此方法雖然安全可靠,但成本費用太高,僅該礦2206工作面機尾過老巷時,走向長度20m、工作面長度70m的破碎頂板帶損耗材料就達38萬元以上。
為此,如何才能既確保安全又節(jié)約耗材,全礦上下一直在努力尋找最好方法。適逢2502工作面又遇塌陷區(qū)域,該礦采煤礦長方治國組織在此工作面施工的綜采二隊白治勤、趙宏等人員結(jié)合工作面實際情況,認真進行分析、探討、研究,最后摸索出“楔釘式”方法進行支護,此方法是視工作面實際情況,在煤墻打合適的淺眼,將錨固劑及1.8米長的廢舊鉆桿裝入,并露出適當長度,在露出部分的鉆桿上面架料進行超前支護,這樣一來,只支護一次就可有1.8m的走向距離,減少了人員勞作,且操作方便、實用可靠,等推采過去后,將廢鉆桿回收還可繼續(xù)使用,現(xiàn)場試驗后效果相當理想。為進一步驗證此方法的可行性,在隨后的2207工作面過破碎頂板帶時,又繼續(xù)延用了此方法,在僅耗損3.21萬元支護材料的情況下,就順利渡過了走向長度20m、工作面長度40m的頂板破碎帶,有效保證了工作面的正常推采,也大大降低了材料損耗。
編輯:魚聰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