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徐家溝煤礦留守管理中心,有個中等個子,一雙眼睛炯炯有神,做事沉穩(wěn)干練,機電技術熟練的維護組長,他的名字叫張銅安。
懷揣夢想 勤學苦練
1988年8月,他從銅川煤技校機電一體化專業(yè)畢業(yè)來到煤礦工作,到現在已經是33個年頭了。
剛參加工作那時,他在師傅的帶領和指導下,勤奮好學,工作積極性高,善于發(fā)現問題,研究問題,排除故障。經過幾年的摸爬滾打,他掌握了機電安全操作要領,取得中級職稱,能夠獨當一面去處理一般性機電故障。很快從一名剛走出校門的學生成為機電車間機電維護的熟練技術人員。區(qū)隊和工友們對他的工作都給予充分肯定和認可。認為他是一個值得培養(yǎng)的職業(yè)技術苗子。一有外出培訓學習機會,區(qū)隊總是向他傾斜并積極為他爭取。1989年至2008年期間,礦上先后5次選派他到外省外地以及銅川煤技校參加培訓學習。讓他不斷拓寬視野,提高技能,增強本領。他特別珍惜每次培訓學習的機會,總是嚴格自我要求,使他每次培訓學習都有不一樣的收獲和進步。
練就過硬本領 發(fā)揮幫帶作用
他在練就自身過硬專業(yè)技術的基礎上,著力發(fā)揮“師帶徒”作用,積極為礦山培養(yǎng)造就專業(yè)技術人員。據統(tǒng)計,他在1990年至2012年的20多年里,先后培養(yǎng)學徒25人。其中12人已成為技術骨干,在各類技能競賽中取得優(yōu)異成績的有5人。
他先后參與了礦主副井提升絞車電器的安裝調試、獨立設計了礦鍋爐房運煤皮帶的電器控制回路改造和安裝,主井提升信號的安裝調試、礦新風井壓風機電器安裝調試以及主井壓風機電器安裝調試等一系列機械化升級改造,多次處理突發(fā)機電事故并用最短最快的時間完成,把機電影響安全生產的損失降到最低。為礦上安全生產穩(wěn)步運行作出了重要貢獻。
由于他的執(zhí)著追求和不懈努力,他多次被評為局、礦級安全生產先進個人。2003年,他獲得高級電鉗工、技師職稱。2012年11月,他在陜西省“銅煤杯”職業(yè)技能大賽中榮獲第6名,被陜煤集團評為“職業(yè)技術能手”。礦黨政號召全礦職工特別是青年職工以他為標桿,深鉆專業(yè)技術,提升安全操作技能,創(chuàng)新奮斗,為企業(yè)安全發(fā)展、科學發(fā)展貢獻力量。
修舊利廢 真情奉獻
2018年1月4日,正值供暖的關鍵時期。該礦10噸鍋爐給煤機出了故障,已經訂好的新設備因大雪封路無法運回。由于當時正遇暴雪襲擊,天氣非常寒冷。怎么辦呢?留守管理中心負責人馬保民趕緊召集技術人員出點子、想辦法。張銅安胸有成竹地說,現在唯一的辦法就是我們自己趕快制作一套。于是,他帶領工友們冒著嚴寒,一邊處理故障維持運轉,一邊憑著他們30多年的工作經驗和過硬的技術,開動腦筋,加班加點,利用廢舊材料,加快設計加工制作了一套給煤機,保證了在寒冷天氣正常供氣供暖。他還將井下回收上來的600mm、800mm的廢舊寬皮帶將兩邊拉毛部分割掉,制作成550mm寬的10噸鍋爐上煤皮帶,修理改制出渣機刮板、平輪及水泵等系列配件,利用扁鐵加固鍋爐保溫層,最大限度地減少材料支出。據估算,修舊利廢自制一套給煤機節(jié)約資金約8萬多元。在平常干活時,他處處留心,發(fā)現一個有用的配件,順手就拾回來,到了需要用的時候,隨手拿來就換上了。他對礦上的事,就像自己家里過日子一樣,從平常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用過硬的技術盡責擔當,精心呵護機電正常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