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陳家山煤礦機電車間,機器的轟鳴聲、配件的碰撞聲、電焊的滋滋聲,描繪了一幅熱鬧非凡的生產(chǎn)場景。在這喧囂的場景里,他們有的在專注排查開關故障,有的在對照圖紙低頭思索…… 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詮釋著不平凡的堅守與奉獻,執(zhí)著與專業(yè),練就了一身硬核本領,今天,筆者將走進他們當中,追尋這些師徒們的閃耀風采。

“一定要當一名響當當?shù)能嚬ご竽谩?“一定要當一名響當當?shù)能嚬ご竽谩?。該礦機電車間90后車工康碩名告訴筆者,這是師傅段軍照經(jīng)常對他們說的一句話。 平日里,只要有實踐操作機會,康碩名和幾名工友都會跟著師傅趕到現(xiàn)場,讓師傅給他們講解車床原理,操作要點,注意事項,他們總是及時記錄和分析每次加工的細節(jié)和要領,把師傅傳授的每一步操作要領都深深地刻在了腦海里,反復分析學習,總結經(jīng)驗要點,提高技能自身水平。 有一次,由于井下煤機配件受損不能運轉,需加工配件,段軍照接到任務后,通知徒弟們第一時間趕到車間說:“今天你們按照要求完成這項任務”。話音剛落,徒弟們齊心研討,分工協(xié)作,對需要加工的配件進行測量、鉆孔、擴孔、攻絲、滾花等處理,為保證零件不發(fā)生振動、變形,加工過程中需結合零件和各種器具的受力情況來控制切削方式,以保證零件的加工精度。經(jīng)過5個小時持續(xù)奮戰(zhàn),終于完成了任務。

“團隊技術好了才是真的好” 看圖紙、找原因、排故障,一個器件一個器件排查、一條線路一條線路梳理,微弱的燈光照在幾名礦工臉上,汗水一滴滴掉落下來,最終經(jīng)過排查發(fā)現(xiàn)是一個電子元件松動,經(jīng)過復位之后故障成功排除。這是機電車間電工組組長趙軍方帶領徒弟們排查檢修開關故障的工作場景。 每次維修設備時,趙軍方都要把徒弟們帶在身邊,讓他們在排查隱患中熟悉設備原理,在拆卸安裝中了解設備構造,在解決問題中總結提升,他始終認為“一個人技術好了不算好,整個團隊技術好了才是真的好?!?“趙哥,不但是我們的班長、師傅,還是我們的‘百度百科’,沒有他不知道的問題,也沒有他解決不了的故障,有他在,我們干活心里都有數(shù)了。”一職工高興地告訴筆者。
“凡事都怕認真與用功” 全副武裝、手持焊槍,這對楊金龍帶領的機修組來說,是最為常見的一種狀態(tài)。 剛來不久的青工張夢堯常常跟著師傅當助手,在“滋滋”地焊接聲中,他細心學習,琢磨焊條融化的過程,焊條及焊槍擺動的幅度,手移動的速度,然后趁師傅休息片刻,他趕緊拿起焊鉗,找一塊廢鋼板,戴好裝備,勤奮苦練。 他時刻牢記師傅的叮囑:“凡事都怕認真與用功”。對此,他搜集各類焊接方面的資料與視頻教材,認真學習,狠下功夫,并結合常常遇到的問題,不斷鉆研,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遇到問題再請教、再學習,一年后,他的技術就已經(jīng)相差師傅不遠了。 焊槍、焊工面罩、焊工手套是否整齊碼放,焊接時間、焊件形狀、焊縫、有無裂紋、夾渣、未熔合、氣孔、焊瘤等是否有缺陷,每一個細節(jié)他們都嚴格要求自己。 在談到機修組,組長楊金龍一臉驕傲,他帶著班組職工學習業(yè)務知識與操作技能的同時,也認識到自身不足,通過班組內(nèi)部相互切磋,共同進步,進一步提高了班組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讓團隊優(yōu)勢也充分發(fā)揮。
崗位因專注而出彩,人生因奮斗而升華。近年來,該礦大力開展“師帶徒”素質技能提升活動,讓更多的職工成為崗位上的行家能手和工匠大拿,為礦井高質量發(fā)展提供了更多技能人才保障。